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铁血战神 > 第35章 苏北行――碾庄圩

铁血战神 第35章 苏北行――碾庄圩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我们从宿迁市乘车北上,经新沂市向西到达邳州市碾庄镇,也就是淮海战役著名的主战场之一――碾庄圩。 以前,我总是把碾庄圩的“圩”,错认为“于”而错发音为“玉”;其实它的正确读法与“围”同音,当地人也是这样发音,字意为滨湖地区为防止湖水侵入而筑的堤。 当年父母亲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是在碾庄圩参加围歼国民党军第7兵团即黄百韬兵团的华野六个纵队之一。父亲时任纵队野战医疗一所政治协理员,母亲为护士。 从1948年11月12日开始,华野8纵由东向西攻击黄百韬兵团的第64军,华野9纵由南向北攻击黄百韬兵团的第44军;华野6纵、13纵由西向东攻击黄百韬兵团的第100军,华野4纵由北向南攻击黄百韬兵团的第25军。 战至1948年11月22日,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五个军部(含碾庄总攻击前歼灭的63军)、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兵团司令黄百韬毙命,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们来到座落在邳州市区西16公里处、碾庄镇南侧的碾庄战斗纪念馆。纪念馆建在烈士陵园的西北角,陵园中矗立着碾庄战斗纪念碑。那是在1958年6月,当时的邳县县委,县人大为纪念在碾庄战斗中英勇献身的3,700多名解放军烈士而兴建的。 纪念碑于1960年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刘少奇,陈毅、刘伯承的题词,背面为邳县县委,县人大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等四幅浮雕。 据史料记载,碾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国共双方都伤亡惨重。国民党军共计伤亡50,594人,伤亡约占其全部人员的二分之一;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27,308人的沉重代价。 据母亲回忆,她所在的华野8纵野战医疗一所当时距离前线非常近,枪炮声终日震耳欲聋,敌军发射的炮弹全部从她们的头顶上飞了过去,而很多敌军飞机空投的物资都落到她们所在的村庄中,成了她们和伤员们的补给品。 在母亲的记忆中,碾庄战斗中我军伤亡非常大。当时,她随身带有一大捆红布条,专门负责为从前线下来的伤员分诊。也就是判明伤口后,将红布条拴在伤员的受伤部位上以便后续处置。 那时伤员多的一批一片地抬过来,红布条总是不够用。所以一有战斗间隙,母亲和战友们就用手撕红布条,把手指甲都撕劈了。 战斗进行到后期更为激烈。据传,困兽犹斗的敌人连其随军家属都拿起了枪。我军一线战斗减员也十分严重。到最后关头,就连8纵野战医疗一所所部所属的通信班也被调上了前沿。母亲回忆到,通信班的班长姓李,是个大个子,人和蔼可亲,平时总是让母亲等4个年纪小的女兵叫他李大叔,也总是在行军、作战和生活上照顾她们。此刻,李班长亲自提着一挺轻机枪带领全班勇敢地冲上了前线。战斗结束,全班13人无一生还。 碾庄烈士陵园占地96亩,安葬着我军在碾庄战斗中牺牲的512名烈士的遗骸。在纪念碑南隅座落着“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淮海战役的发起者、战役总指挥之一的粟裕将军,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永远与在碾庄圩牺牲的英雄们长眠在一起。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62年过去,那场决定中国社会走向的战争已与现代的人们渐行渐远,碾庄战斗的遗迹也早已荡然无存,就连烈士们的墓碑上也落上了灰尘。但是,我们真的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